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8篇
  免费   1037篇
  国内免费   1201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467篇
地球物理   1479篇
地质学   3492篇
海洋学   405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290篇
自然地理   55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1Introduction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 ,industrializationhasbeenspeededup .Asaresult,metalminingandmetallurgy ,coalandgasolinecombustionandchemicalsproductionhavegivenoffalotofPb containingindustrialpollutantswhichhavedonegreatharmtotheecolog…  相似文献   
112.
A Metallogenic Model of Gold Deposits of the Jiaodong Granite-Greenstone Belt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An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granite-greenstone belt have multiple sources, especially the mantle source. Seismic wave, magnetic and gravity fields show that the crust-mantle structure and its coupling mechanism are the fundamental dynamic causes for the exchange and accumulation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in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Considering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structural setting, the tectono-metallogenic dynamics model of the area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occurrence of the greenstone belt during the Archean-Proterozoic-the embryonic form of Au-source system; (2) stable tectonic setting in the Paleozoic-an intermittence in gold mineralization; (3) intensive activ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the greenstone belt in the Mesozoic-tectono-mineralization and tectono-diagensis; (4) posthumous structural activity in the Cenozoic-destruction of orebodies in the later stag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Ind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金风口片区地表的调查,分析了地面降沉、塌陷的原因;研究了塌陷对水源的影响;总结了水源干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的办法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4.
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基于薄片观察和岩矿学研究,探讨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首先对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多期捕获和后生变化进行了精细的鉴别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岩自生矿物微量元素、包裹体相组成、均一温度、初熔温度等参数鉴别多期演化的油气充注。通过烃类包裹体化学成分初步鉴别出煤成气和油型气。根据烃类包裹体的相组成鉴别有机质可能来源于腐泥型源岩还是腐殖型源岩。最后根据同期包裹体生物标志物确定某一期次的油气所对应的烃源层。结果表明研究成果符合地质实际,为传统的油气源追踪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5.
长江河源区的河水主要元素与Sr同位素来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长江源区河水化学成分来自雨雪、蒸发盐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主要支流楚玛尔河、北麓河的主要阳离子为Na 、Ca2 和Mg2 ,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 Na,Mg Na,K Na的比值较低,87Sr 86Sr为0 709180±20~0 710280±11,河水成分以蒸发岩类溶解为主。发源于唐古拉山北坡的长江源头,及其支流主要阳离子为Ca2 ,Mg2 ,Na 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 Na,Mg Na,K Na的比值较楚玛尔河等河流高,87Sr 86Sr为0 708954±20~0 710455±18,表现为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为主。计算表明,长江河源区河水中主要化学成分来自蒸发岩中Na 和Cl-,在河流水化学成分中占比例最大,长江河水中Cl-含量从河源区向下游明显逐渐减小,反应出河源区高寒干旱环境下河流蒸发岩的化学侵蚀作用较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6.
极化水平层上天然场源激电测深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Dias模型表征介质的激电效应,对三层水平地层中间层为极化层的天然电磁场源激电测深之视电阻率及阻抗相位进行了理论计算.利用中间层充电率m2≠0和m2=0时相同频率的视电阻率振幅比和阻抗相位差作为提取激电效应的参数,重点讨论了不同电阻率断面类型对激电测深异常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在一个已知铅锌矿上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7.
就如何利用数据库,结合Java、XML等手段对震源参数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给出了一些在一个实际系统中实现了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8.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生源油藏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发现了来源于三叠系烃源岩的典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与以往发现的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均不同。该原油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为-3l‰左右,与石炭系和侏罗系原油差异很大;生物标志物中富含重排甾烷、Ts、C29Ts及C30重排藿烷,而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含量低,与三叠系烃源岩抽提物中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十分相似,而与二叠系和侏罗系明显不同。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三叠系是仅次于二叠系的良好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是该盆地中又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油源对比表明该原油来源于三叠系烃源岩。三叠系生源原油的发现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对研究区内金矿岩双桥山群的4336件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分布、空间制图分析。得到岩石密度参数的地质制图,发现双桥山群岩石密度为偏态分布,推测岩石密度的增高可能是变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增强的反映,区内主要岩金矿床均分布在密度高异常区内,因此认为高密度异常区或重力正异常区,是区内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0.
Introduction An MS=6.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February 23, 2001 in Yajia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The earthquake is located on the east of the southeast segment of the Litang-Dewu fault with strike of NW. Before the event, on February 14, an MS=5.0 earthquake took place nearly in the same place. In 1948 an MS=7.3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Litang fault. The length of the surface rupture belt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is 70 km, which extended from Litang 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